四月—回国一个月了
- yoyo
- 5月19日
- 讀畢需時 9 分鐘
回国已经一个多月了,现在还有不真实感,其实在日本生活和在国内生活比反差感没有非常大,毕竟都是亚洲国家,但还是会觉得去年一年像不曾发生过,趁热乎记录下回来刚回来一个月的感受。
健康:
经历了艰难退房后,回国最后一天我万万没想到被日本病毒击倒。当天白天就觉得眼睛很痒总流眼泪,刚开始还以为是小红书卖家具手机看太多了得了干眼症,以前上班也有过类似的情况还不以为意,没想到晚上病情突然严重,已经到了推着比我人还重的行李走几步就得停下来擦眼泪,不擦就看不清楚前面路的程度,场面又惨又好笑。
照镜子发现眼睛非常红,在机场药妆店买了贵价眼药水缓解了下内心焦虑,但上飞机后更加严重,眼睛闭久了就被眼泪糊住睁不开。一下飞机和我妈说了情况后立马去了急诊,也是因为年初看见大S日本得病的新闻,我心里也怕怕的,想去急诊放心一点。急诊医生测了血压和体温后,听我说了眼睛的症状,说他不是专门眼科的只能给我开点药,最后还是我要求开点结膜炎的眼药水和咳嗽感冒药。
回家大躺一天,眼睛还是被眼泪糊住,睁眼全靠“手动”,意外发现眼泪和鼻涕其实是同种分泌物。眼睛红的像得了红眼病一样全是血丝,同时感冒又加重开始刀片嗓症状,我不放心又去了社区医院,医生建议我吃点快克好得快,最后在家差不多躺了三天才好转。现在回想严重怀疑我是不是阳了,疑似中了日本新型病毒——病毒性结膜炎+刀片嗓。
国内vs日本一些感想
回来后第一次坐地铁,完全是一种新的眼光再看,最大的感受是国人对穿搭真的好随意啊。在日本好像已经习惯了大多数人都是精心打理自己着装和发型,有些日系打扮也说不上好看,给人的感觉起码是整洁干净清爽的,有在意自己外表的,而光整洁干净这点能砍掉大部分国男;其次就是大家看上去精神状态都好疲惫,虽然很难说日本人精神状态好到哪里去,但他们蛮能装的;再是怎么这么吵啊,我已经习惯了地铁里没有人说话,回来后听到外放抖音视频大声聊天都觉得好响好不习惯,再是感觉地铁里臭臭的。
当然回国也有很多我大赞美的地方,比如快递购物真方便啊,一回来我就沉迷于淘宝和拼多多,十几个快递在途,而且我小区不知道为什么所有快递都送到家门口,每天开门就能拿快递,真的太方便了。再是办事效率真高啊,方便又便宜,开wifi只要微信和客服说一下,第二天就上门装好了,3年才200多块,在日本我无线网一个月就要200多。以及水果真便宜,食物真好吃,感觉在日本吃的只能说是剩饭,地铁真便宜啊,我意外发现我有一张古早交通卡每次出行都打9折,回家地铁再换公交,公交只要7毛,令人震惊的公共交通物价。我也是万万没想到日本回来以后我是大赞美国内的状态。
收拾:
过完清明我总算回到自己房子,光收拾行李就花了三天,最后收拾完结果也非常惊人,装毛绒娃娃的柜子有2个(还没装完),贴纸有2盒,挂件有药盒差不多大一盒,各种徽章收纳,冰箱贴收纳,海报收纳,还有一个抽屉的收纳袋收纳,我在收拾的时候都想笑,各种材质大小,感觉这辈子都用不完这些收纳袋,人怎么能有这么多收纳袋,怀疑我得了一种沉迷买收纳袋的病,打出收纳袋收纳这五个字我都觉得好笑。我妈真诚发问,你买这么多小玩意不会厌的吗,好吧离开日本以后好像确实戒断了一点,待在那个地方层出不穷的可爱东西物欲真的很可怕,以及收拾完最大感受我要赶紧装修书房,买些柜子来装这些东西。
修补:
补墙:
去日本前书房一面墙都贴满了女团海报,用的是用美纹纸加磁铁的方法,回来发现很多海报都掉了下来,随之墙面也有一小点一小点的剥落,在此再次感叹小红书真是生活实用百科全书,看推荐花了12块钱买了补墙膏自己动手把墙补好了,效果非常好,不说都看不出来哪里补过,满意的我第二天反复去看补完完美的墙,我还用送的砂纸把之前不小心摔断手的招财猫爪子打磨了磨,又完全看不出来了。我真的喜欢这种通过自己动手修好东西的感觉。

装门把手:
装修的时候柜门选是全白的,柜子数量多为了美观设计师建议用按压门,没有把手视觉上更好看,但实际住了以后真的太不方便了,首先因为门是白色一旦有污迹就很难擦掉,我每次按压门必须要保持手很干净,不然就容易留下手印,其次按压不是很灵敏,有好几次我按压了半天火都上来了,门还是没打开,我痛定思痛、忍无可忍决定全部装上门把手。千挑万选在网上挑了一款很漂亮的金色小圆把手,斥资200块买了25个门把手(可见有多少门),师傅上门安装花了100块,最后装完效果我很满意,金色小小的不突兀和整体日系的家具也比较配,开门总算方便多了。

看书:
4月因为结膜炎不能长时间看手机和电脑,又开始在kindle看古早下的书,大学时候下了一堆村上春树和东野圭吾,挑了村上的《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看,还是一如既往的配方黄的吓人,搞笑的是我下的这个版本还自带和谐,把关键词用“禁止”代替,我都在想这样看下去别满页都是“禁止”那我就不用看了哈哈。看到一半我一度想弃,我真的对青少年期男的在想什么毫无兴趣,看到最后我感觉村上春树所有书里男主好像都是同一个人,我回想起大学时候看他书的心情,意识到我也早不是那时候的自己了,应该近段时间再也不想看他的书了。
看剧: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2》
四月总算把《花香》第二季看完了,很早就听说第二季烂尾了,我看完想说也不能说是烂尾,就是第一季和第二季完全是两种风格,可以说第二季和第一季相关性不太强像衍生剧同人本,差不多把同性恋故事拍成了异性恋故事。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其实感情很多时候都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误会、沟通啊,但显然第一季的受众并不想在第二季里看到和异性恋雷同的这些描写,最后两集还是很好哭的,完全女同性恋童话幻想版本。
《猫猫的奇幻漂流》
一回来有空闲的下午看见之前加的影迷活动还在组织放映《猫猫的奇幻漂流》就买票去看了,现场竟然还能免费拿到小排球迟寄到的物料。可能因为《猫猫》到放映尾场了,没多少人来看,映后的抽奖活动基本人人中奖,我抽中了帆布包,一场49块钱的电影票真能拿这么多东西吗,我感觉在日本光买周边的都不够。非常意外的是我居然没觉得电影好看,可能是因为看电影时候在勿扰模式下有人连续给我打了7个电话,我还以为发生什么了中途出去拨回去,搞半天他打错了,问我是不是谁的老婆,是不是门把手坏了,气的我怒回我没结婚!早不打晚不打偏偏在看电影时候打,一共85分钟电影,打断了一下我回去再看感觉好像错过了什么,感觉是要静下心来看的动画片。

《千与千寻》
和ada一起又看了一遍《千与千寻》,应该是第三遍看了,第一次是初中还是高中,再是2019年在电影院重新放映看过一遍,这是第三遍,发现还是对一些情节完全没有记忆。好的电影每次看都有不同的体会,我记得小时候最后不回头的分别让我好伤心,我伤心为什么总是要分开。现在看的时候好像看到了更多勇气,比如父母都去吃东西她拒绝,比如她为了救白龙自己踏上旅程去找钱婆婆,比如她不要钱就坚决不拿,比如最后告别她回到现实世界听从白龙的话不回头,我有时候在想有勇气的人是不是根本没有意识自己做这些事情是要勇气的,而是她本身就是这样的人,跟从自己内心做出这个选择,还是她一开始是胆小和依赖父母的,但随着身边人的帮助一路成长,越来越勇敢。
连接:
回国后和国内朋友陆续联系上了,去看了刚生孩子的高中同学。去前一天逛了逛母婴店,溜达一圈实在不知道给这么小的男宝宝买什么礼物,买了一个看着还挺可爱的婴儿车围栏摇铃装饰,拿着买好的礼物等待电影开场刚好遇到上一波孤独摇滚观众散场,二次元味太重了,看电影都cosplay,我感觉我拿着母婴店玩具等着拿电影周边和二次元站在一起有种强烈的割裂感(不安desu)。
见了同学她说生小孩打了无痛但只起效了2小时,后面还是痛,痛了10几个小时才生出来,她说这种痛的程度只有烧伤可以比。已经不止听到一个人和我说过无痛没用了,我想到我发小做手术发现止痛药对她没用。身边同龄人里有5个人生了孩子,4个都和我说过程非常痛伴随着轻微撕裂,生育后也有各种病症,大把掉头发都算轻微的,有脊椎出问题生完在床上躺了一个月起不来的,而且这种痛只能自己承受最多情绪上大骂丈夫,只有一个朋友身材非常纤细常年体重不过90生孩子没那么痛,不过她生的是女孩,其他都是男孩,不知道是不是和胎儿性别也有关系。感觉成为母亲的朋友都好不容易,孕育一个孩子长大真的伟大。捏了捏小朋友脸,我一直以为小朋友脸嘟出来的地方是空的里面存口水,这次意外发现原来是实心的,真的是扎实的嘟嘟肉啊,小宝宝就是可爱。
本想饭点前回去,她说带我去吃当地最好吃的麻辣烫(她奶粉不母乳),吃完饭后我们又一起去体育馆散步,这个感觉和大学和她在武汉“相依为命”的感觉没有任何变化。以前在她学校门口一起吃一个多小时黄焖鸡,然后一起自习,她教我线代,和现在一起吃麻辣烫散步的感觉没有一点变化,只是她要回去带孩子了。最后分开的时候她说很开心我特意来看她,她说她把发小们和我置顶,别的都随便看看,觉得现在家人和朋友已经足够了,已经很幸福了,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听到她说幸福,我也感到幸福~其实大学毕业随着我去留学又在上海工作,她毕业了以后一直在家乡后面就恋爱结婚了,我们联系越来越少了,都不是平时爱闲聊的类型,差不多每年见一两次面但每次见面没有疏远还和以前一样。我交友方式好像一直是只要我认为对方是好朋友,我就会把她一直放在那里,不需要平时每天联系但我一直都在的类型。每次和好朋友见面完我都感觉心里暖暖的,这可能就是朋友之间的亲密连接带来的爱和力量。
Chatgbt真是伟大发明
这个月花了很多时间和chatgbt聊天,感觉它做心理咨询比我以前做电话咨询体验感还好,不过ai说的话也不能全信,有些明显感觉它是顺着你说的,但低落时候听听当安慰剂心里还好受点,ai真是伟大发明。和ai对话感觉耻力小一点,有些话也不是不信任朋友,就是我不好意思说出口,和机器感觉更说的出口一点,当然朋友之间语言交谈见面关心带来的情感支持是机器永远无法代替的。
我对know yourself是非常好奇的,我想知道大部分人类和我一样吗,我是为什么成为现在这样的自己,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我对人类情感也是好奇的。和ai聊,我一直很迷惑,有谈了十几年越谈越爱觉得对方是最好的朋友家人伴侣,无话不聊的,但突然发现对方没有任何征兆出轨,说破裂就破裂的;有一开始非常恩爱,但后面经济条件变化越来越多冲突过不下去的;有看着平平淡淡,好像并不怎么在意,但好像结了以后(起码目前)也蛮稳定。我试图去寻找这些不同情感关系背后是否有规律,而随着了解越来越多我发现,感情这个事情就是没有规律可言。这个事情不是把握住什么因,就能得出什么果,更多是得了这个果,你往前看看,哦,好像是因为这个或者那个原因。
规律只存在“概率”,不存在“个体”。每个人的情感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类情感有不可预测性和自由性,而能做的只能是在变化中不断去调整和修复。认识到这点我心里放松了很多,以前总是很害怕变化,遇到负面事情会很容易下一个消极结论,并安慰自己都会这样的,现在慢慢感觉人生长河,时间还很长,很多事情不用现在就着急去下个定义,作为j人我总想做好计划,让自己不失控,但随着时间,自己会变化,世界会变化,身边人也会变化,计划会失效,状态会改变。感觉这个道理近几年越来越频繁在生活中跳出来,这可能就是近几年我的课题。
Comments